第一個我們要討論的業績度量的概念是內部收益率的計算。在投資管理的應用中,內部收益率常被稱為貨幣加權收益率,因為它解釋了投資組合中所有美元現金流流入和流出的時間和數量。
為了說明貨幣加權收益率,我們考慮一個兩年期的投資。在時點t=0,一個投資者以$200購買一股股票。在時點t=1,他再以$225購買一股。在第2年年末,t=2,他以$235每股的價格將其兩股賣出。在這兩年中,該股票每年支付每股$5的紅利。t=1時的紅利不做再投資。下表列出了所有現金流入與流出的情況。
這個投資組合的貨幣加權收益率是該投資組合兩年的內部收益率。
投資組合的內部收益率是使得現金流流出的現值減去現金流流入的現值等于0的利率r。或者我們有:
等式的左側詳細描述了現金流出的情況:在t=0時刻的$200和在t=1時刻的$225。現金流出的$225被折現到了一期之前,這是因為它發生在t=1時刻。等式的右側詳細描述了現金流流入的情況:在t=1時刻的$5(折現到一期以前)和在t=2時刻的$480(紅利$10加上$470的賣出收益)。
為了求解貨幣加權收益率,我們或者使用一個能夠使我們輸入現金流序列的金融計算器,或者利用一個含有內部收益率函數的電子表格。[3]第一步是按時間將凈現金流序列歸類。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在t=0時刻有-$200的凈現金流,在t=1時刻有-$200=-$225 $5的凈現金流,而在t=2時刻有$480的凈現金流。在將這些現金流序列輸入之后,我們將利用電子表格或該計算器的內部收益率函數來求解貨幣加權收益率,其解為9.39%。[4]
現在我們可以進一步仔細了解一下,該資產組合在這兩年的每一年中都發生了些什么變化。在第一年,投資組合產生了一個一期的持有期回報率($5 $225-$200)/$200=15%。在第2年年初,投資額為$450,由$225(侮股價格)×2股計算得到,因為$5紅利支付后沒有進行再投資。在第2年年末該投資組合清算后的收益為$470(如表2-4中所詳細描述的)加上$10紅利(也如表2-4中所顯示的)。
所以在第2年,投資組合所產生的持有期回報率為($10 $470-$450)/$200=6.67%。平均的持有期收益為(15% 6.67%)/2=10.84%。我們計算所得到的貨幣加權收益率9.39%,將更大的權重放在了第2年相對較差的表現上(6.67%),而不是第一年相對較好的表現上(15%)。這是因為第2年比第1年投資了更多的資金。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以這種計算業績表現回報率的方法被認為是“按貨幣加權的”。
作為一個評價投資經理的工具,貨幣加權收益率有一個嚴重的缺點。一般,客戶決定了給予投資經理資金的時間和數量。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些決策可能會顯著影響投資經理貨幣加權收益率的結果。然而,我們評價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我們只能根據個體自身的行為或者是受其所掌控的行為來對于一個人或一個實體進行評估(判斷)。一個(適當的,好的)評估工具應該將投資經理行為的影響排除出去。下面一節所介紹的工具,就在這方面十分有效。
為了說明貨幣加權收益率,我們考慮一個兩年期的投資。在時點t=0,一個投資者以$200購買一股股票。在時點t=1,他再以$225購買一股。在第2年年末,t=2,他以$235每股的價格將其兩股賣出。在這兩年中,該股票每年支付每股$5的紅利。t=1時的紅利不做再投資。下表列出了所有現金流入與流出的情況。
這個投資組合的貨幣加權收益率是該投資組合兩年的內部收益率。
投資組合的內部收益率是使得現金流流出的現值減去現金流流入的現值等于0的利率r。或者我們有:
等式的左側詳細描述了現金流出的情況:在t=0時刻的$200和在t=1時刻的$225。現金流出的$225被折現到了一期之前,這是因為它發生在t=1時刻。等式的右側詳細描述了現金流流入的情況:在t=1時刻的$5(折現到一期以前)和在t=2時刻的$480(紅利$10加上$470的賣出收益)。
為了求解貨幣加權收益率,我們或者使用一個能夠使我們輸入現金流序列的金融計算器,或者利用一個含有內部收益率函數的電子表格。[3]第一步是按時間將凈現金流序列歸類。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在t=0時刻有-$200的凈現金流,在t=1時刻有-$200=-$225 $5的凈現金流,而在t=2時刻有$480的凈現金流。在將這些現金流序列輸入之后,我們將利用電子表格或該計算器的內部收益率函數來求解貨幣加權收益率,其解為9.39%。[4]
現在我們可以進一步仔細了解一下,該資產組合在這兩年的每一年中都發生了些什么變化。在第一年,投資組合產生了一個一期的持有期回報率($5 $225-$200)/$200=15%。在第2年年初,投資額為$450,由$225(侮股價格)×2股計算得到,因為$5紅利支付后沒有進行再投資。在第2年年末該投資組合清算后的收益為$470(如表2-4中所詳細描述的)加上$10紅利(也如表2-4中所顯示的)。
所以在第2年,投資組合所產生的持有期回報率為($10 $470-$450)/$200=6.67%。平均的持有期收益為(15% 6.67%)/2=10.84%。我們計算所得到的貨幣加權收益率9.39%,將更大的權重放在了第2年相對較差的表現上(6.67%),而不是第一年相對較好的表現上(15%)。這是因為第2年比第1年投資了更多的資金。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以這種計算業績表現回報率的方法被認為是“按貨幣加權的”。
作為一個評價投資經理的工具,貨幣加權收益率有一個嚴重的缺點。一般,客戶決定了給予投資經理資金的時間和數量。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些決策可能會顯著影響投資經理貨幣加權收益率的結果。然而,我們評價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我們只能根據個體自身的行為或者是受其所掌控的行為來對于一個人或一個實體進行評估(判斷)。一個(適當的,好的)評估工具應該將投資經理行為的影響排除出去。下面一節所介紹的工具,就在這方面十分有效。